部分内容需登录内网后查看!
MENU

人事处处长杨东带队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人事人才与教师发展研究分会2023年常务理事会暨高校人事人才发展论坛并作主题报告

8192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人事人才与教师发展研究分会2023年常务理事会暨高校人事人才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人事人才与教师发展研究分会主办、云南大学承办。人事处处长杨东带队参加会议并作主题报告。

杨东在教师评价改革论坛上作题为《走新路:深化教师多元评价体系改革 助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题报告。他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在教师职称评聘、分类评价管理等方面做出的改革实践,并同与会各高校代表交流讨论。



杨东介绍,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我校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和《关于大力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奋力打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我校制定印发了《中国人民大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办法》《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以外人员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办法》两个文件,并据此完成了本年度教职工职称评聘工作。他提到,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分类评价、系统谋划、整体提升,以“丰富赛道、鼓励竞争、拒绝躺平、尊重贡献”为原则,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核心,以构建理念先进、评价科学、程序严密、具有鲜明人大特色和良好示范效应的人才评价体系为抓手,系统推进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制度改革。

杨东详细讲述了本年度学校在职称评聘中的具体改革做法。他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严把政治关、师德关;搭建完善评聘工作体系;坚持分类评价,尊重不同序列教职工的成长规律;建立多元化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业绩贡献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他提出,学校改革的目标是既鼓励竞争又尊重贡献,打造多元化、可选择的发展赛道,让各类人才各行其道、各享其乐、互不干扰,使每一位教职工干事有“劲头”、拼搏有“盼头”、事业有“奔头”,真正实现人才“出得来”“接得上”“撑得起”。为此,学校开放各类晋升通道,为人才提供更多赛道;深入落实“破五唯”的要求,全面丰富成果形式,允许多种类型成果折抵;学校赋予二级单位更多自主权,通过学院(系)学术委员会等评聘组织对成果予以认定;重视分类管理,通过进一步健全和细化评价类别,突出体现“干什么、评什么”;同时强调全方位评价,设计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六个维度的打分体系,积极引导教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建设“职务、职称、职级”三职并行评价体系,拓宽管理干部成长路径,增设(恢复)教育管理系列中初级职称;创新设立学术运营系列职称,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学术运营能力、交叉研究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能够支撑教学科研和交叉人才培养的优秀队伍。通过一系列措施,克服评价体系的“一刀切”,让干得好的人评得上,向教职工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激发人才队伍的生机活力。

报告引发了现场的热烈反响,教育部有关司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人事人才分会理事会和兄弟高校的领导对于中国人民大学的改革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有很多学校的人事干部都表示期待能够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相关做法,并希望能够以中国人民大学为标杆,推进本校的教育评价改革。

本次会议包括主论坛及“校长论坛”“教师评价改革论坛”“职工改革论坛”等三个分论坛。在主论坛上,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周学斌,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姜胜耀以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分别致辞,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洲,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杨静做报告。

分论坛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代表分别就职工队伍建设与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分类评价体系搭建等人事人才工作多个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分享。

人事处副处长刘松博,薪酬福利办公室李洪瑞,职员管理办公室李笑然、董锦蒙参加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