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内容需登录内网后查看!
MENU

转载: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岗位教授荣退 11位老专家获授第四批荣誉一级教授称号


4月24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一级岗位教授荣退暨第四批荣誉一级教授称号授予仪式。荣退的首批一级岗位教授暨新授予的第四批荣誉一级教授陈先达、吴易风、胡迺武、周新城,新增补的第四批荣誉一级教授钟宇人、赵中孚、赵履宽、张象枢、刘文华、陆贵山出席,荣退的首批一级岗位教授暨新授予的第四批荣誉一级教授张立文因身体原因未能到会。在校校领导靳诺、刘伟、张建明、王利明、吴付来、贺耀敏、吴晓球出席,一级岗位教授代表、各学院(系)院长或书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

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主持。

副校长吴晓球首先介绍一级岗位教授荣退工作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学校认真落实扎实推进的执行情况,并对学校先后开展“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称号授予工作以来的历届表彰评选过程作了全面梳理和回顾,同时详细介绍了第四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的评选情况。

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宣读荣退的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岗位教授名单、第四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名单。

荣退的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岗位教授(按年龄排序)包括哲学院陈先达、经济学院吴易风、经济学院胡迺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新城、哲学院张立文。

经中共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四届党委会第57、58次常委会研究,决定授予钟宇人、赵中孚、赵履宽、陈先达、张象枢、吴易风、刘文华、胡迺武、周新城、张立文、陆贵山等11位老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称号。

仪式上播放了介绍11位荣誉一级教授学术人生的视频。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为荣退的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岗位教授颁发荣退牌匾,为第四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颁发荣誉证书,学生代表献花。

(哲学院陈先达教授)

(经济学院吴易风教授)

(经济学院胡迺武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新城教授)

(哲学院钟宇人教授)

(法学院赵中孚教授)

(劳动人事学院赵履宽教授)

(环境学院张象枢教授)

(法学院刘文华教授)

(文学院陆贵山教授)

第四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按年龄排序)赵中孚、赵履宽、陈先达、张象枢、吴易风、刘文华、胡迺武、周新城、陆贵山先后发言,对获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称号表示感谢,并表示举办一级岗位教授荣退仪式、荣誉一级教授称号授予仪式将在优化校风、树立形象、弘扬学术、激励后学等方面产生良好、深刻的影响,自己取得的学术成就得益于学校的培养和支持,希望学校不断巩固学科优势,培养更多优秀学者,自己将竭尽所能继续为学校学科建设、学术发展贡献力量。钟宇人因身体原因未发言。

财政金融学院贾俊雪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表示,11位老先生都是学界大家,为人民大学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学术繁荣以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后辈学人,要秉承老先生们的精神,追寻老先生们的足迹,潜心治学,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水平,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经济学院张仲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表示,各位老先生是传道授业的播种者、追求真理的探索者、人大精神的集大成者,作为年轻学子今后要更加努力,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求真务实、勤谨治学,做一个追梦人,兑现在入学时的承诺,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刘伟在讲话中表示,一级岗位教授荣退暨荣誉一级教授称号授予仪式一方面是为了向各位“有信仰、有情怀、有爱心、有担当、有成就”的老先生们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辛苦耕耘、传道授业,为学校、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另一方面是向各位先生们表示祝贺。

刘伟指出,各位老先生们是当之无愧的“大师”、诲人不倦的“良师”、后辈学习的“榜样”,是人民大学的根基和赖以发展的宝贵财富,现在虽然都已退休,但各个精神矍铄、老当益壮,还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发挥光和热。祝愿先生们保重身体,开心快乐,健康长寿,希望先生们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继续带动后辈努力奋斗,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发展。

靳诺代表学校向各位“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老先生表示祝贺,向各位老先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感谢。她表示,各位先生身上体现着立学为民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大情怀、对学术事业孜孜以求的真品格、对学生后辈关心提携的真品格,希望青年教师、晚辈后学们能够传承先生们的为人之道、治学精神和厚重品格,饮水思源、不忘师恩,将薪火代代相传。

靳诺表示,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人民大学正奋进在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学校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代人大人的不懈奋斗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学术梯队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营造长江后浪推前浪、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格局,使我们的学校、学科基业长青。希望各位先生在科学安排好未来工作、生活的同时,继续关注学校的发展,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各项工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献计献策。

(本文转载自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