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内容需登录内网后查看!
MENU

北京高教学会师资管理研究会2016年年会召开 吴晓球副校长应邀进行大会主题发言

北京高教学会师资管理研究会2016年年会于201733日在福建大厦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高教学会师资管理研究会主办,北京化工大学承办。来自40余所在京高校的百余名人事工作代表围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吴晓球副校长受邀参加会议并做主题报告,就人民大学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经验向与会高校进行了介绍。

首先,吴晓球副校长就高校之间人才无序流动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吴晓球副校长指出,人才的有序流动,能够促进学术思想交流和碰撞,不仅合理而且必要。但近几年,人才的无序流动破坏了部分高校原有的人才梯队,也使得部分教师凭借人才称号进行利益寻租。这样的恶性竞争只是现有人才存量的重新分配,并没有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真正的人才增量。不仅使国家各类人才称号的评价和激励目的难以实现,更给高校正常的学术秩序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此,吴晓球副校长指出,既要反对人才固化,又要反对人才的无序流动,应当建立健全人才有序流动和通畅的沟通协调机制,防止高校之间恶性人才竞争进一步上演。

去年12月,吴晓球副校长在南京参加教育部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会时也曾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阐述,并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应制订相关规则,防止高校之间人才的无序竞争。对这一现象教育部高度重视,于今年125日发布了《关于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促进高校骨干教师合理流动,保证高校师资队伍持续健康发展。


接着,吴晓球副校长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做法,也针对人事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吴晓球副校长指出,人事工作要服务大局,推动改革,形成与学校建设和双一流目标相匹配的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制定并正在实施杰出学者计划,将更多的资源向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学科内难以替代的“基石教师”倾斜。中国人民大学还于2016年重启了一级岗位教授的评选工作。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学校顺应时代变化,与双一流建设目标相匹配的改革措施,在学校内外形成了优秀人才的向心力。此外,人事工作的核心在于人才,为人才提供好服务是人事工作最大的原则。从事人事工作要坚持规则,更要提供良好的服务,切实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吴晓球副校长强调,人事部门不仅仅是学校的行政服务机构,更需要拥有研究型思维,要随时对学校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提供政策建议。

会议还评选出先进工作者和年度优秀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在评选中获得佳绩。其中,两位教师获评人事工作先进工作者,两篇论文入选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三篇论文入选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篇论文入选年会优秀论文优秀奖,是获奖最多的高校。